“未来绘画计划-绘画的力量”艺术跨界联展于昨日7月8号在日本盛冈市民文化大厅的展示厅开幕。
本次展览由“未来绘画PROJECT执行委员会”策划,玄如艺术特别赞助。
参展的三位艺术家分别是中国书画家娄正纲、日本艺术家北野武和美国画家道格韦伯。
娄正纲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1986 年来到日本,已经在日本住了超过30 年,日文非常流利。娄正纲从小在中国接受精英教育,她在日本以正统的楷书和草书出发,进行了发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水墨画。她还在国外创作了大型屏风作品。
她巧妙地使用毛笔,将自然所蕴含的让人惊异的能量,浓烈地展现在画面上。前一阵子她的创作到受到日本琳派影响的作品,将水墨画面装饰以金色和银色,并在香港举办了展览。当时有很多从北京来的观众,对她的作品评价很高。她是可以将传统书法的魅力与现代绘画的魅力融合起来,创造出崭新画面的水墨画万能艺术家。
我自己已经参观过了很多赈灾展览。但是感觉这一次的“未来绘画计划”和以往的展览都不同。以往的赈灾展览中不论是绘画还是照片都着重展示受灾地人们实际遭受灾害后的样子。
但这次展览展示的作品是没有经过该地震灾难的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北野武是活跃在东京的全能艺术家,发生地震时娄正纲正在北京,道格韦伯也正在美国。
这些艺术家,在地震发生5 年后逐渐关注“从震灾中复兴”,希望将自己的代表作都展示出来从而举办了该展览会。并且他们三位都努力想和发生东日本大地震的灾区维持着某种联系。因此此次纯粹的“支援重建展”也必将会把展览中所表达的东西传递给灾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人们。
我想说的到此为止,我相信此次展览必将成为“震灾展、震灾重建展”的第二舞台。
“绘画的力量”展览责任人、美术评论家——勅使河原纯
娄正纲的特点,首先是她用墨时对空白的使用和表达。计白当黑,把白处做成了着重表达的要点,而在黑处反复涂画,每次画得愈加深厚,则白处相得益彰。这个方法与中国明清书画的布白有所区别。传统的布白是以白处的宁静广远舒展为特征,而娄正纲则以空白处的焦急、紧迫和变动见长,其技术效果有点类似于李可染画山水时所采用的技术,即反复点染浓黑之处,给空白留出了光感。
娄正纲的水墨与光更是一个水墨装置,在展示的同时引人进入。它可以从俯视的角度,像一个池塘的涟漪一样地展开,随着涟漪的荡漾,画幅层层相接,既像是水,又像是一片奇异的花丛。但是在这个枝桠和浓荫中间,有一道光在其间穿行,使得水墨的艺术达到了全新的境界。娄正纲通过在画的后面、在水墨画完的纸堆中间安置灯光,使得黑与白的关系好像一个上元灯会华灯初上的瞬间,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幽静和深沉。这种光的力量实际上是非同一般,就像在夕阳西下之际或者晨光熹微之中,云缝里的天光——透过云层猛然照出来的时候,会突然引发一种激动,超出了中午晴朗的天空的那种爽朗,超出了黑夜里满天星辰的那种宁静。与其完全不同的是,这种云中透出的光是一种动人的、使人凝视和关切的状态。更何况,在阳光强烈、天气闷热的时候,一股强冷的空气插进了山间,乌云翻卷,但是在这乌云的奔腾之间,只有一丝云缝中间还透着金色,一条搅动的云缝——稍纵即逝,紧接着霹雳、电闪雷鸣,这种感觉就更增加了人的苍茫和绝望的感觉,一种令人惊异的力量、一种对世界感到既恐惧又充满向往的感觉,迫使人瞬间要去投身、献身,想要把自己的热血和那道光融为一体,撕裂而后飞升,瞬间的快感顿时造成终生难忘的印象。这种光现在从娄正纲的水墨画中表现出来了,当然就动人。娄正纲的作品也许更多的是宁静、温和,像笔墨铺洒在一大片地上,纸或折或平,灯或隐或散,好像是迷茫的月色流照今古,在冰面上有一些残荷夹杂在里面,形成细腻的感觉,稳住大片空间,但是,宁静的感觉中突然就有一线强光迎面而出,热烈地迸发,击中人心,这种水墨的境界是前所未有的艺术贡献。
这就是娄正纲艺术给我们的印象,也希望娄正纲能够继续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奇和震撼,而这种水墨盛筵不是在抚慰我们的口味,而是能提升我们对于精神的瞬间的感悟。
朱青生
娄正纲,1966年出生,3岁提笔至今47年。在中国、日本、美国举办过18次个人作品展和3次个人作品巡展。经过多次风格改变,2002年。
起开始抽象水墨艺术创作,耗费一万多张纸,从速度、力度、角度和温度不断地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尤其是在大型水墨装置作品。
上独树一帜。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